×

梵净山简介,贵州旅游梵净山简介

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-08-19 20:38:05 浏览75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本文目录一览:

梵净山简介概括

1、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梵净山就属楚国“黔中地”,秦朝属“黔中郡”,汉代属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蛮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,鼎兴在明。

2、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,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。2主峰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,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。梵净山山门距铜仁市80公里,距省会贵阳460公里。

3、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,宋代时已有佛教已正式传入。西麓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(965年),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。

4、一则因其三峰高耸,脉分九支,故称“九龙山”。二则因佛教兴盛,寺刹林立,一片梵天净土,故名“梵净山”,俗称“大佛山”,亦称“大灵山”。

5、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,凤凰山主峰最高海拔2572 米(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),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。

贵州梵净山简介

梵净山简介:梵净山(Mount Fanjing),武陵山脉主峰,海拔2572米,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、印江、松桃三县交界处, 总面积为7714平方千米,遗产地面积4075平方千米,缓冲区面积3739平方千米。

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原名“三山谷”,得名于“梵天净土”。其标志性景点有:红云金顶、月镜山、万米睡佛、蘑菇石、万卷经书、九龙池、凤凰山等。

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、印江、松桃3县交界处,总面积为41900公顷,其中核心区25800公顷,缓冲区2800公顷,试验区13300公顷(其中旅游小区1200公顷)。

梵净山有2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即为“武陵蛮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,称之为“三牾山”。后来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谓“三山谷”。北魏《水经注》沿称“三山谷”。

梵净山是5a级景区吗

1、梵净山属于5a级。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原名“三山谷”,得名于“梵天净土”。其标志性景点有:红云金顶、月镜山、万米睡佛、蘑菇石、万卷经书、九龙池、凤凰山等。

2、梵净山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,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、松桃的西南部以及印江三县的交界处,比较靠近江口县城、松桃县的西南部以及印江县的东南部。该山是武陵山脉主峰,还是中国佛教道场一级自然保护区,位于铜仁地区的中部。

3、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、江口、松桃三个县的交界,名字是来源于梵天净土,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,是国家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,后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。

贵州梵净山历史简介?

1、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梵净山就属楚国“黔中地”,秦朝属“黔中郡”,汉代属“武陵郡”,以后一直是“武陵蛮”崇拜的神山、圣山。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,鼎兴在明。

2、上刻“梵净山茶典碑文”,计1400余字,碑文是清代文人张鸿翔于光绪二十二年(公元1896年)撰写,文中描写梵净山的开山由来与几番兴衰历史,生动地描绘了梵净山壮丽的景色及朝觐的空前盛况。

3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,官方统一以“梵净山”而名,民间仍间或流传“大佛山”等称谓。

4、梵净山历史介绍 明曹学佳撰《贵州名胜志》称为九龙山,据历代方志记载,它还有“月镜山、“江头山等名称,自明万历以后,其他名称逐渐湮没无闻,只以梵净山名世。与此同时,还因新金顶超然卓立,也有“卓山” 之称。

5、梵净山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,秦朝属黔中郡,汉代属武陵郡,以后一直是武陵人崇拜的神山。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,始于汉代。

6、到明万历初年(1573年)佛教活动空前繁荣。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、普贤道场峨眉山、地藏王道场九华山、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。